4556银河国际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我院成功举办“日新青年学者论坛第五讲”:《当代》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建构

2022-11-28  点击:[]

2022年11月22日下午,我院举办了“日新青年学者论坛”第五讲。本次论坛由辽宁师范大学4556银河国际副院长武兆雨老师作了题为《<当代>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建构》的学术报告。报告由王虎副院长主持,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乔世华教授出席本次讲座,4556银河国际部分本科生、研究生参加讲座。




讲座伊始,武兆雨老师引入了艾布拉姆斯“文学要素”的观点,即承认文学是一种活动。武老师说到,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世界、作品、读者、作家。武兆雨老师以刘心武的《班主任》为例,指出作品的编辑会介入作品的内涵、意义的高度与深度,影响作品的面貌。她认为,今天的文学史,是受文学期刊和编辑介入影响而形成的历史,在生产环节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。


对于《当代》这部文学期刊,武兆雨老师表示,它作为当代文学主流,是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刊物。《当代》选取的作品大多具有共同的现实主义特征,注重选取作品的当代性、社会性、文学性。而在题材、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,《当代》则更为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。二十多年来,《当代》杂志刊发了一大批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文学作品。“茅盾文学奖”的获奖作品中,有近三分之一出自《当代》。


接下来,武兆雨老师对“《当代》的现实主义立场何以确立”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论述。她指出,编辑们的构想关乎呈现的内容,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。她借赵子雄的《未来在召唤》对《当代》的选稿标准进行了分析,《当代》虽然主刊长篇小说、中篇小说及报告文学,但其中也有如《未来在召唤》的戏剧题材。因此,武兆雨老师认为,《当代》聚集各方优势力量,无论是伤痕文学还是反思文学,都是关切社会、理论结合实践的典范。


武兆雨老师指出,《当代》具有文化杂志的求是性格,不仅是对过去经历的总结与续写,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。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,都关注到了现实生活,从现实主义立场出发,展开了一系列的思索与发展。步入新世纪后,当代文学产生了缺乏代表性人物的疑惑,促使学者们产生了对新世纪典型形象的建构和塑造的思考。


讲座最后,武兆雨老师从人物塑造、结构形式、艺术技巧三方面阐释了《当代》的现实主义流变。《当代》之所以不选用《平凡的世界》《九月寓言》以及新写实、先锋、现代派等题材的小说,都源于其对现实主义的严格遵循。


此外,武老师还提到“文学克隆真实”“文字记录中国”这类口号钝化了克隆的尖锐性,只重视“记录”而忽略艺术,忽略了文学作品应具备的重要精神价值,是十分偏隘的。她希望新生代文学创作应更多关照文学性,写出具有人文生活关怀的出彩作品。



讲座接近尾声,现场同学针对文学期刊与当代文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,武兆雨老师结合专业性知识和个人思考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,使同学们对传统纸媒及期刊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

讲座最后,乔世华教授进行总结。乔教授指出,武兆雨老师整体性地观照《当代》与中国当代文学深刻的内在联系,对纸质文献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权威、准确。他表示,文学期刊在一脉相承中始终在文学史上扮演重要角色。乔教授认为,《当代》倡导现实主义精神,创刊号上的封面和版式设计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作用,审慎遴选、张扬典型形象,是一部具有独特、鲜明的文化性格特征的杂志,不仅影响着当代文学、书写着中国社会,更有对现实主义认知的独到思考。




上一条: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举办“讲好东北故事?班宇谈小说”国际研讨会 下一条:热烈祝贺我院傅星寰教授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》

关闭